本文介绍向量之间的简单运算。
在本文之前,特别说明一下翻译的相关问题。由于历史原因,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关于「inner product」和「outer product」两个词汇有着五花八门的翻译。
在物理学科,一般翻译成「标积」和「矢积」,表示运算的结果为标量和矢量。高中数学课本上「数量积」和「向量积」也采用了这种意译的办法。
在数学学科,通常也可以翻译成「内积」和「外积」,是两个名词的直译。「点乘」和「叉乘」是根据运算符号得来的俗称,这种俗称也很常见。
在「点乘」运算中,经常省略运算的点符号,在线性代数中更是会直接看作矩阵乘法,不写点符号。
内积的概念 对于任意维数的向量都适用。
内积有不同但等价的定义方法,下面介绍其中一些。
几何定义
在 n 维欧氏空间 Rn 下,已知两个向量 a,b,它们的夹角为 θ,那么:
a⋅b=∣a∣∣b∣cosθ
就是这两个向量的 内积,也叫 点积 或 数量积。其中称 ∣b∣cosθ 为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。内积的几何意义即为:内积 a⋅b 等于 a 的模与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。
代数定义
在 n 维欧氏空间 Rn 下,已知两个向量 a=(a1,a2,…,an),b=(b1,b2,…,bn),那么:
a⋅b=i=1∑naibi
就是这两个向量的 内积,也叫 点积 或 数量积。内积的几何定义与代数定义在欧氏空间下是等价的,而后者更方便使用。
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,内积的点号可以省略不写。如果在向量的右上角有上角标 2,表示向量与自身内积的简写,即 向量模长的平方,省略模长记号。该上角标 2 不可以理解为向量的平方,这是因为,向量内积的结果为标量,不存在除了 2 以外任何个数的向量的内积。同理,向量模长平方的平方,不可以简写为上角标 4,而是必须将上角标 2 的结果视为一个整体,以此类推。
可以发现,内积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标量,其特别之处在于,它是关于两个向量分别都线性的双线性运算。具体而言,内积满足:
(a+b)⋅ca⋅(b+c)(λa)⋅ba⋅(λb)=a⋅c+b⋅c=a⋅b+a⋅c=λ(a⋅b)=λ(a⋅b)
内积还满足交换律,即:
a⋅b=b⋅a
下面介绍内积运算的一些常见应用。
-
判定两向量垂直:
a⊥b⟺a⋅b=0
即互相垂直的两个向量的内积,结果为 0;向量与零向量内积,结果为 0。如果使用内积为零作为垂直的定义,则可以得出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垂直。
-
判定两向量共线:
∃λ∈R(a=λb)⟺∣a⋅b∣=∣a∣∣b∣
-
计算向量的模:
∣a∣=a⋅a
-
计算两向量的夹角:
θ=arccos∣a∣∣b∣a⋅b
二阶与三阶行列式
二阶与三阶行列式,可以作为行列式的较为简单的情形特殊定义。在微积分的最后一个部分场论部分,格林公式用到了二阶行列式,高斯公式用到了点乘,斯托克斯公式用到了三阶行列式。
二阶行列式可以视为四元函数,其定义为:
acbd=ad−bc
三阶行列式可以视为九元函数,其定义为:
adgbehcfi=aei+dhc+gbf−ahf−dbi−gec
一种特殊的记忆方法是采用「对角线法则」,对角线法则只适用于二阶与三阶行列式。
特别注意:四阶行列式展开后共有 24 项,并且副对角线一项的符号为正。如果强行应用三阶行列式的「对角线法则」,不仅项数不够,副对角线一项的符号也不正确,因此三阶行列式的「对角线法则」不适用于更高阶的行列式,更高阶的行列式也不适合使用直接展开法计算。
外积是 三维向量特有的运算。
在物理学中,三维向量为默认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向量,一律采用粗体表示。然而,物理学中与相对论相关的四维向量不会采用粗体,而是使用特殊的记号与下标。
在线性代数中,所有的向量都会用粗体表示,并且由于麻烦,并且线性代数中大多为向量与矩阵的运算,很难造成歧义,在手写时可以省略向量记号不写。
外积有不同但等价的定义方法,下面介绍其中一些。
几何定义
在三维欧氏空间 R3 下,定义向量 a,b 的外积为一个向量,记为 a×b,其模与方向定义如下:
- ∣a×b∣=∣a∣∣b∣sin⟨a,b⟩;
- a×b 与 a,b 都垂直,且 a,b,a×b 的方向符合右手法则。
注意到外积的模,联想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S=21absinC,可以发现外积的几何意义是:∣a×b∣ 是以 a,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。
代数定义
在三维欧氏空间 R3 下,定义向量 a=(x1,y1,z1),b=(x2,y2,z2) 的外积为一个向量 c,记作 c=a×b,其结果可以使用三阶行列式表示:
ix1x2jy1y2kz1z2
其中 i,j,k 表示朝向为坐标轴 x,y,z 的单位向量,并写在对应坐标处。展开得
c=a×b=(y1z2−y2z1)i+(z1x2−z2x1)j+(x1y2−x2y1)k=(y1z2−y2z1,z1x2−z2x1,x1y2−x2y1)
-
外积是关于两个向量分别都线性的双线性运算。具体而言,外积满足:
(a+b)×ca×(b+c)(λa)×ba×(λb)=a×c+b×c=a×b+a×c=λ(a×b)=λ(a×b)
前两行性质亦可称为分配律,即外积对于向量加法满足乘法分配律。
-
外积满足反交换律,即:
a×b=−b×a
-
根据上文内积与外积的几何定义:
∣a×b∣a⋅b=∣a∣∣b∣sin⟨a,b⟩=∣a∣∣b∣cosθ=∣a∣∣b∣cos⟨a,b⟩
可以写出恒等式:
(a×b)⋅(a×b)=∣a∣2∣b∣2−(a⋅b)2
-
外积满足 Jacobi 恒等式:
a×(b×c)+b×(c×a)+c×(a×b)=0
下面介绍外积运算的一些常见应用。
-
判定两向量是否共线:
∃λ∈R(a=λb)⟺a×b=0
即共线的两个三维向量的外积,结果为 0;三维向量与自身外积,结果为 0;三维向量与零向量外积,结果为 0。若使用外积为零作为两向量共线的定义,则可以得出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。
-
计算两向量张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:
S⟨a,b⟩=∣a×b∣
二维向量的情形
对于二维向量,无法计算外积,但是仍然可以计算两向量张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:
记 a=(m,n),b=(p,q),将平面直角坐标系扩充为空间直角坐标系,原平面位于新坐标系的 xOy 平面,原本的坐标 (m,n) 和 (p,q) 变为 (m,n,0) 和 (p,q,0)。
那么两个向量的外积为 (0,0,mq−np),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∣mq−np∣,可以视为二阶行列式运算结果的绝对值。
此时,根据右手法则和 z 坐标的符号,可以推断出 b 相对于 a 的方向,若在逆时针方向则 z 坐标为正值,反之为负值,简记为 顺负逆正。
混合积
与外积一样,向量的混合积是 三维向量特有的运算。
设 a,b,c 是三维空间中的三个向量,则 (a×b)⋅c 称为三个向量 a,b,c 的混合积,记作 [abc] 或 (a,b,c) 或 (abc) 或 det(a,b,c)。混合积的绝对值 ∣(a×b)⋅c∣ 的几何意义表示以 a,b,c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。
向量的混合积可以使用三阶行列式表示:
(a×b)⋅c=det(a,b,c)=axayazbxbybzcxcycz=axbycz+aybzcx+azbxcy−azbycx−aybxcz−axbzcy
-
混合积关于三个向量都分别线性,具体而言,有:
det(λu+μv,b,c)det(a,λu+μv,c)det(a,b,λu+μv)=λdet(u,b,c)+μdet(v,b,c)=λdet(a,u,c)+μdet(a,v,c)=λdet(a,b,u)+μdet(a,b,v)
-
混合积具有反对称性,交换两个向量的位置会使混合积变成其相反数,因此有:
det(a,b,c)=det(b,c,a)=det(c,a,b)=−det(b,a,c)=−det(a,c,b)=−det(c,b,a)
据此还可以得到内积与外积有如下关系:
(a×b)⋅c=a⋅(b×c)
向量的混合积有如下常见应用。
-
计算四面体 ABCD 的体积:
V=61det(AB,AC,AD)
-
判定 a,b,c 是否共面;
三个三维向量 a,b,c 共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et(a,b,c)=0。
-
判定 a,b,c 构成的坐标系的手性;
混合积 det(a,b,c) 的符号是正还是负,取决于 a×b 与 c 形成的夹角是锐角还是钝角,即指向 a 与 b 张成平面的同侧还是异侧,这相当于 a,b,c 三个向量依序构成右手系还是左手系。具体而言:
- det(a,b,c)<0 等价于 a,b,c 依序构成左手系;
- det(a,b,c)>0 等价于 a,b,c 依序构成右手系。
二重外积
三维向量的混合积是内积与外积的混搭,具有轮换对称性。三维向量和三维向量的外积还是三维向量,那么外积的外积是否存在相关结论?
先证明一个引理。
(a×b)×a=(a⋅a)b−(a⋅b)a
证明:由右手定则,a×b 与 a 和 b 都垂直,待证等式左端与 a×b 垂直,因此待证等式左端与 a 和 b 共面。
因此可以假设:
(a×b)×a=λa+μb
根据混合积的相关结论,上式两端同时对于 a 和 b 分别做内积,有:
λ(a⋅a)+μ(a⋅b)λ(a⋅b)+μ(b⋅b)=0=det(b,a×b,a)=(a×b)⋅(a×b)
由前文推出的恒等式:
(a×b)⋅(a×b)=∣a∣2∣b∣2−(a⋅b)2
可以解得:
λμ=−a⋅b=a⋅a
证毕。
在上文的证明中提到,a×b 与任意向量叉乘,得到的向量与 a 和 b 共面。接下来证明 二重外积 的结论:
(a×b)×c=(a⋅c)b−(b⋅c)a
上述共面性有助于二重外积结论的记忆。可见,上文的引理为二重外积的特殊情况。
证明:这里只需考虑三个向量均为非零且不共线的情况,其他特例为显然的。
三维向量 a,b 和 a×b 不共面,因此可以假设:
c=αa+βb+γ(a×b)
所以有:
(a×b)×c=(a×b)×(αa+βb+γ(a×b))=α(a×b)×a+β(a×b)×b
根据上文的引理有:
(a×b)×a(a×b)×b=(a⋅a)b−(a⋅b)a=−(b×a)×b=−(b⋅b)a+(a⋅b)b
因此有:
(a×b)×c=α((a⋅a)b−(a⋅b)a)+β((a⋅b)b−(b⋅b)a)=(α(−a⋅b)+β(−b⋅b))a+(αa⋅a+βa⋅b)b=(a⋅c)b−(b⋅c)a
证毕。
根据外积的反交换性,可以得到二重外积的两个公式:
(a×b)×ca×(b×c)=(a⋅c)b−(b⋅c)a=(a⋅c)b−(a⋅b)c
可见,二重外积对于运算顺序有着严格的要求。
借助混合积与二重外积,还可以证明拉格朗日的恒等式。
(a×b)⋅(c×d)=(a⋅c)(b⋅d)−(a⋅d)(b⋅c)
证明:
(a×b)⋅(c×d)=det(c,d,a×b)=det(a×b,c,d)=((a×b)×c)⋅d=(b(a⋅c)−a(b⋅c))⋅d=(a⋅c)(b⋅d)−(a⋅d)(b⋅c)
可见,前文的恒等式
(a×b)⋅(a×b)=∣a∣2∣b∣2−(a⋅b)2
是拉格朗日的恒等式的特殊情形。